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市县动态

扬州财政:“三张清单”划出执法“温度线”

发布日期: 2025-03-27   15:48   字号:[ ]

   近期,扬州财政积极贯彻全市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精神,以现行有效的权力清单为基础,全面梳理财政部门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结合行政执法实际,细化裁量标准、完善容错机制,编制了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三张清单”,推动财政执法向“有力度更有温度”转型,为推动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财政法治营商环境。

   一是扩大适用范围。财政领域涉企处罚情形主要集中在《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领域,按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以及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实际后果等因素,进行认真梳理,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适用违法情形范围。对《会计法》中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等七种违法行为设置免罚、轻罚及减罚情形;对《政府采购法》中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它方式采购这一违法行为设置免罚情形。清单共梳理出3项不予处罚行为、3项从轻处罚行为和4项减轻处罚行为,比上年度多出6项适用情形,更广泛惠及企业主体。

   二是明确适用情形。根据违法行为危害程度大小、改正行为情况及违法主体主观表现等要素,明确免罚、轻罚及减罚的三种具体情形,将“初次违法”“主动改正”“轻微后果”等纳入容错范畴。通过量化违法行为与处罚程度的对应关系,让企业充分感受到“知错能改”的执法善意。清单明确,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同时符合初次违法、主动改正或在责任期限内改正、危害后果轻微等条件时,可不予处罚。对涉企一般违法行为,能作出改正且违法行为造成危害后果或社会影响较小时,可在处罚幅度内从轻处罚;如叠加有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或立功表现情节时,可减轻处罚。

   三是减轻处罚后果。“三张清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行政处罚法》对从轻及减轻处罚的相关规定,让财政执法更集中在以纠错为导向,而非以处罚为目的。清单就符合从轻处罚条件的违法情形,对相关违法主体处以警告或通报批评,可在法定罚款幅度内视情形并处较低的罚款。就符合减轻处罚条件的违法情形,对相关违法主体处以警告或通报批评,免于罚款或在法定最低幅度以下并处罚款,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

   “三张清单”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既是主动亮剑执法,也是公开接受监督。下一步,扬州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三张清单”,根据执法实践作出动态调整,找出财政执法与企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平衡点,既起到较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又不让企业因轻微犯错而背上沉重负担,切实为优化涉企营商环境作出财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