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宿迁财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强化政策集成,统筹资金资源,全力支持富民廊道重大项目建设,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提供坚实有力财政支撑。
一是夯实基础保障。坚持将重大项目作为推动黄河故道沿线生态产品实现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支持,严格落实财政支农“两个高于”目标任务,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切实加大市县财政对黄河故道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和投入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落实。2021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争取和统筹安排资金约90.08亿元,支持187个生态富民廊道建设项目,筑牢筑实黄河故道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点支撑。
二是强化多元投入。聚焦黄河故道沿线绿色生态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注重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积极探索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创新采用PPP方式,先后撬动社会资本约88.34亿元参与廊道内城乡水环境整治、镇村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围绕“科技兴农”,设立疌泉乡村发展基金,先后投资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元、江苏友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万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3.52亿元,支持廊道沿线粮食安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出资6000万元设立农担公司,在全省率先发放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为廊道内绿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注重政策引导。以推进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抓手,切实发挥好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夯实支持廊道建设制度保障。在引导产业发展上,统筹用好省、市现代农业引导资金,对社会资本投资廊道内河蟹、食用菌两大产业集群和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精品林果三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近1亿元。在引导生态补偿上,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先后投入2.1亿元,构建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减污降碳成效挂钩机制“三项机制”,有效推进黄河故道生态成效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转换。在引导基础建设上,安排420万元用于支持生态产品监测、生态产品信息平台建设、生态物种普查等,为廊道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