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市县动态

扬州财政五项措施做好促消费工作

发布日期: 2022-08-17   11:05   字号:[ ]

    一是积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贯彻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及时将国家新增加的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兑现到位,确保应享尽享。截至7月底,增值税留抵退税57.7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8亿元,缓缴税费47.9亿元。同时,快速下达中央财政支持留抵退税等专项资金,对留抵退税规模占财力比重过高地区予以倾斜,均衡全市区域间退税负担,已下达中央三批留抵退税补助资金 40.84亿元。

    二是积极落实社保费优惠政策。联合市人社、税务等部门出台《关于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已有67家企业通过缓缴申请,涉及金额8782.4万元。继续实施国家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工伤保险费减征约2725万元,失业保险费减征约1.64亿元。继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将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从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提高到90%,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从30%提高到50%,同时,明确稳岗返还资金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全市已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4亿元。

    三是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娱乐、会展旅游、仓储运输五类服务业小微企业进行财政贴息。对于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获得新增贷款的企业,由市财政按新增贷款年化利率1%给予4个月贷款贴息,企业付息满4个月后,将4个月贷款贴息资金一次性兑付给企业。发动市辖区银行机构组织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申报贴息资金,目前,已收到首批贴息申请190笔,金额103.9万元,资金将于本月底前审核完毕并拨付到位。

    四是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在贯彻落实“苏政40条”和“苏政办22条”的基础上,针对商贸流通行业特点和企业现实需求,支持商务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商贸企业纾困解难的八项措施》,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帮扶力度,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针对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洗浴足浴、理发美容等接触性居民服务业,支持出台了《关于支持接触性居民服务业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八项措施》,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用水用电成本,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业态融合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等积极的财政奖补政策。会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研究制定了《支持扬州文旅企业纾困解难的四项措施》,进一步提升文旅企业发展信心。

    五是积极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全年拟安排2000万元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扩流通、促消费项目,稳定消费预期。统筹安排文旅纾困复苏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文旅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为文旅市场主体争取各类纾困资金1149.9万元。安排预算150万元举办“好地方好美食--2022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暨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对承办促消费活动的企业,根据实际发生费用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通过奖补政策引导全市各街区、商家围绕儿童节、端午节、父亲节、暑期等时机,举办了1000余场打折、让利、满减等促销活动。年初市财政发放了第一轮500万元餐饮和超市惠民券,根据审计结果,本轮核销率高达73.6%,订单金额超1000万元。6月,市级财政安排邗江、广陵两个主城区发放1000万元惠民券,涵盖了商场超市、餐饮、购车、家电、沐浴足疗、滴滴出行等行业。同时还针对扬州户籍的低保户、特困对象、困境儿童发放了300万元困难家庭惠民券。落实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发放330万元购车惠民券,直接拉动汽车消费3.22亿元,消费撬动比接近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