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江苏财政

粮食总产创新高,江苏农业保险财政政策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发布日期: 2022-01-25   15:17   字号:[ ]

2021年,我省全年粮食总产749.2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为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我省农业保险财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近年来,省财政会同省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保险资源服务“三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进一步彰显。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再创新高,达53.07亿元,同比增长19.13%,位列全国第五位。各级财政安排的保费补贴资金占80%左右,农民仅需自缴20%左右,为全省1502万户次投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72亿元,省级以上财政安排资金24亿元,财政资金效应放大倍数高达70倍。

一、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提标增速,撑起粮食生产“保护伞”

2021年,省财政积极发挥牵头职责,积极部署我省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工作,将33个产粮大县(区、市)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在中央财政补贴35%的情况下,省级财政自加压力,将相关补贴比例从25%提高到30%,减轻基层财政和农民负担,支持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省水稻、小麦、玉米的保险金额选择由原来的平均550元/亩,提高到最高1300元/亩,不仅包含种子、化肥、农药等物化成本,也把地租成本、人力成本等其他种植成本甚至价格波动等市场因素考虑在内,指标维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现了更为有效的风险敞口覆盖。我省种植稻谷、小麦的粮农主要是投保完全成本保险,而对已经放开价格的玉米,农户可自主选择投保种植收入保险,以便在市场价格波动下生产更可持续、收益有保障。此轮费率调整,降低了农户同等条件下的保费支出。以水稻为例,我省印发了《关于印发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大蒜收入保险条款、费率的通知》,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的费率由原先4%下调至3.5%,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减轻农户的保费负担,提升了农民投保积极性。

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提标丰富了农民的保险选择,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最高40%的保障水平。2022年起,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政策实施范围继续扩大,实现56个产粮大县(市、区)全覆盖,投保农户可以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选择投保产品。此外,随着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出现以及特色农业发展的多样化趋势,我省相继推出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近30个以保价格、保收入为主体的创新性农业险种。

 二、建立农业保险快速理赔机制,增强受灾农民获得感

“感谢政府惠农政策,我们更加坚定了种粮的决心。”对去年获得农业保险赔付的经历,淮安市淮阴区古寨乡九房村的农户们记忆犹新。2021年,当地小麦在扬花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导致减产,经专家现场查勘,最终确定受灾小麦面积1050亩,损失金额210,000元,赔付款快速到账,受灾农户的愁闷也消解了一大半。

2021年4月30日,我省沿江及以北地区遭受突发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多地不同程度受灾。省财政厅作为全省农业保险工作牵头单位,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特事特办,尽快预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减轻承保机构理赔资金压力;主动协调农业农村部门支持承保机构建立查勘定损专家库,因地制宜建立损失核定委员会,健全科学精准高效的查勘定损机制,切实提高理赔效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强化对保险理赔工作的监督指导,指导承保机构规范理赔流程、赔付标准,真正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及时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灾害救助和损失补偿功能,农业保险的应急相应处置及风险防御保障机制日臻完善。

三、为农业机具穿上“铁布衫”,夯实粮食生产装备家底

我国是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我省机械化水平则更高。2021年,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厚实的粮食生产装备家底,离不开我省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机具保险的投入。

我省农机保险包括拖拉机交强险、农业机械综合保险、粮食烘干机保险。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农机投保数量超9万台次,保险金额达438亿元,保费收入达5,565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预计3,2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资金预计2,300万元。农机保险对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服务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