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昆山撤县设市30周年,凭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昆山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包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个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经济增长1450多倍,财政收入增长1000多倍,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昆山之路”。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昆山提出了“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用创新为昆山转型提供原动力,用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最强大脑”,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昆山之路”。
聚焦人才科创突破发展瓶颈
明明紧挨着上海,昆山为何要再自建一个科创中心?当地政府全盘考虑后认为,虽然连续14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但科技资源是短板,产业面临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只有科创转型才能突破瓶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核心是人才。所以,昆山要想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完成,人才是关键。昆山人明白,人才科创将成为当地发展最具标识度的特色品牌,现在昆山比以往更渴望人才。
对此,昆山提出科创“631”计划,全面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深入实施“头雁人才”工程,靶向引进海内外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关键少数”;组建高水平专家智库,及时跟踪、分析、研判国内外先进科技发展动态,为昆山打造科创之城把脉问诊;积极发挥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作用,全力为人才提供国际化、高品质、一站式服务。全面开展“一廊一园一港”建设,形成板块各具特色、区镇优势互补的全域创新格局。
“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再造新优势,昆山重金引才、奖扶政策近乎一、二线城市。”昆山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设立15亿元人才科创专项资金,高效运营“金融超市”“综合风险池”,创新金融服务,重点支持顶尖人才团队、顶级科创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跨越创业“死亡谷”、突破转型“瓶颈期”、跃上发展“新台阶”。
创新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惠普的防窥屏笔记本电脑虽然价格不低,但一度供不应求。这一“黑科技”正是来自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独创的HVA宽窄视角切换防窥技术。“这个防窥技术既能保证最高观赏效果,又保护个人隐私,今年第四季度将运用于手机端。”龙腾光电董总办暨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蔡志承介绍,将公司设在昆山,正是人才科创之城建设带来的变化。
作为世界电脑工厂,昆山曾经历过“缺芯少屏”的锥心之痛。按照“一颗芯”全产业链布局,“强芯亮屏”已让昆山占据了电子信息产业的顶端。龙腾光电国产化率始终领跑于国内同业。维信诺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居全国首位,全球第二位,截至2019年7月,拥有OLERD核心专利6393项,并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标准。像龙腾光电、维信诺这样的企业,昆山集聚了近120家显示领域上下游企业,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一片“创新森林”。“公司成立以来,当地政府在服务、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在双创人才、成果转化、技改等项目上重点扶持。”维信诺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继续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协同产业链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昆山人招商的韧性、亲商的热情,让很多客商难以拒绝。”在此落户的客商们均能感受着,昆山不断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政府秉持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欧美投资者、港台实业家纷至沓来。同时,昆山向全球抛出各项人才新政,让世界各地的技术精英感受到”强磁场”般的新引力,源源不断向这里汇集,为昆山经济快速腾飞插上翅膀。
“昆山在苏南地区最先提出亲商、富商、安商理念,敞开门户、海纳百川,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甚至‘挑资’,以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今年83岁,曾任昆山经济研究中心、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的张树成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昆山正在构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不断集聚人才科创“最强大脑”,为科创之城引入“源头活水”。
放眼全球组建最强“朋友圈”
对科创企业而言,资本是面子,人才是里子。“一个地方想留住人才就一定要有办法让其落户,人才稳定了,企业才有可靠的技术保障。”蔡志承介绍道,公司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超过70%,包括来自我国、日本等专业技术精英及一大批产业研发、生产管理的人才。按照昆山人才新政策,公司累计有100多位员工享受到平均1000-3000元/月生活津贴补助,另外还有医疗、教育、购房等优惠政策。
“当初听说大陆发展得很快,33岁的我就从台湾出来想看一看,谁知道一看就是15年,现在家人都生活在昆山。”蔡志承感慨道,他们一家就是“新昆山人”,见证着昆山日新月异的变化,眼见着现代化高楼和厂区拔地而起。“选择大陆,选择昆山就是为下一代选择。”他说,很多台湾人在全国“台资第一高地”的昆山获得很多机遇,希望下一代也能分享祖国大陆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日前,作为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合作创办的中美合办高校,昆山杜克大学今年面向全球招收325名学生,来自28个国家,日前正式启动了二期校园建设工程,预计2021年底建成交付后,全校可容纳2500名学生和800名教职工。这将为昆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中,创新人才如鱼得水,硕果累累。目前,昆山集聚了120名国家人才,120个省“双创”人才和团队,600多个苏州、昆山市级人才和团队,人才资源总量37.82万人,人才贡献率达50.94%,人才指数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城市排行榜中连续5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