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成功上线
近日,在财政、人行苏州中支、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无纸化)成功上线。
自今年6月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苏州市财政局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出台制度、签订协议。制定出台《苏州市市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业务系统身份认证与授权数字证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与人行苏州中支、代理银行分别签订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相关协议。二是梳理业务、升级改造。全面梳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完善业务流程,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加强培训、保障改革顺利进行。针对电子化改革,对市级预算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预算单位业务能力。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支付业务各环节均指定专人和联系方式,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苏州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涉及单位多、业务量大、复杂程度高。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上线涉及财政、人民银行、7家代理银行、市级350多家预算单位;业务类型涉及用款计划、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清算业务等多种类。二是创新运行模式。改变以往采用分业务类型上线的模式,成功实现了“按银行、分单位、全业务类型、全资金性质上线”运行模式,运行稳定性优越,率先在省内实现支付电子化“全业务类型全资金性质”上线。三是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所有支付类型均设置一般支付流程、退回流程和退款流程,实现业务流的规范闭环操作。四是应急预案更加完善。保留现有数据通道,保证应急预案启动时能迅速恢复。
连云港市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顺利实施
近日,连云港市财政部门开出首张国库支付电子凭证,标志着我市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国库支付电子化是用加密电子数据凭证取代纸质凭证的流转,实现资金支付的跨部门联网操作。各部门无需在加盖签章、逐笔打印、人工核对、往返跑单等流程上耗费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
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是全面建设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化、标准化整合业务流程,建立“环环相扣、互相牵制、有始有终”,完整、严密、高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内控机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17年年起,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将逐步扩展到市级预算单位和我市各县区。
南通市崇川区财政局“三举措”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国库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崇川区财政局三措并举,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一是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对于各类型的集中支付业务编制相应的操作手册及注意事项,提高支付效率,增强财政、人民银行、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间工作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
二是强化预算管理。从完善支付系统指标摘要、计划摘要、支付用途摘要等要素信息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用款计划规范性管理,做到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保证财政资金管理规范、使用严谨、支出高效。
三是严格资金审核。严格对照相关财经法规和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政府采购等管理办法规定进行认真审核,对违规、超标等支出行为及时纠正或退回,保证资金支付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
盐城市盐都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区镇全覆盖
日前,随着全区19个乡镇(街道)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盐都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区镇全覆盖,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框架初步形成。随着乡镇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到位,便于全面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监督。同时,通过区镇两级财政同步运作国库集中支付,较好实现了“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漏斗,核算一个平台,监督一把尺子”,搭建起资金收付“直通车”,较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与沉淀环节,资金收付效率明显提高,为全面构建“高效、规范、公开、透明”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徐州市贾汪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到乡镇
日前,贾汪区财政局组织力量对全区乡镇财政财务人员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进行专门培训,这标志着该区的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据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正式扩面到乡镇后,将实现全区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覆盖,对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流动风险,降低权力寻租风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训工作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背景、意义、操作流程以及资金的支付范围等都作了详尽的讲解和演示,为乡镇工作人员尽快熟悉业务、熟练操作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