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统筹区域共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小市场主体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近期,省财政厅联合相关部门按照事后补助的方式,通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遴选支持20个“绿岛”项目,其中工业项目11个、农业项目4个和服务业项目3个,统筹推进“绿岛”项目建设。
“绿岛”是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组织多元投资,配套建有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内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集中点(片区)。这一做法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案例,被写入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绿岛”建设主要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坚持“集约建设、共享治污”,降低企业治污成本;二是坚持技术更新,专业运营,引导企业不断迭代技术,建设高效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三是坚持“集中式”管理,提高环保监督监管能力水平。
“绿岛”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共建或依托产业园区(集中区)及治污能力强的企业建设集中式的污染治理设施,围绕餐饮、汽修、小五金加工等行业建设公共烟道、公共涂装操作间、集中加工点等设施,以及解决农户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养殖户尾水达标净化难题。
下一步,省财政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统筹协调“绿岛”范围内的中小市场主体的治污诉求,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健全“绿岛”创新实践管理机制,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