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和富有竞争力,近年来,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批创业能力突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更为有效地引领江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一、联动多级财政合力,放大叠加效应
近年来,省财政厅不断优化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结构,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和强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2019-2023年累计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0.82亿元,支持项目500个,项目平均支持强度超200万元;对上争取中央政策支持,2021-2023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03亿元,支持我省1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2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同时,鼓励引导全省各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基本形成各级财政联动支持机制。2019-2023年市县财政安排27.4亿元,支持5000余个项目,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
在财政资金的有效引导下,我省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在工信部最新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我省有795家企业上榜、数量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11月底,我省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数量全国第二;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
二、善引金融资源活水,撬动裂变增长
为浇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沃土,省财政厅着力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运用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专精特新企业纾困解难。自2021年设立以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共支持合作银行向559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优惠贷款62.06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65%。同时,省财政厅积极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投资,带动社会资本聚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省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我省专精特新企业295家,投资金额205.45亿元。在财政金融大力支持下,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培育产业链式发展,强链补链延链
在产业专家看来,链式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显著的特点。产业链条越长,产业集聚效应越强,越有助于实现产业倍增发展。近年来,省财政厅着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了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专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力量。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省内重点集群和产业链,2021-2022年,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15家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推动构建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链式发展的产业格局。15家载体建设完成后,根据载体建设情况,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6400万元,对其中10个载体予以后续奖补。
通过“小资金”撬动“大发展”,不少省内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推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并有效提升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目前,全省90%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30%以上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10%以上为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链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