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财政要闻

泰兴财政:推动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发布日期: 2022-09-12   09:50   字号:[ ]

    今年以来,泰兴市坚决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助力基层“米足饭饱”。 

   

    多“产米”,勤为“有米之炊”——破“米少炊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长远看,做好“三保”工作必须以财力为基础,有了源头活水,才能有力支撑。泰兴市以财源建设为重点,立足培育潜在税源、激活现实财源、充实优质财源,全力稳定经济基本盘,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三保”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培土施肥”固财源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聚焦化解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先后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为帮助工业企业纾困,探索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就优化用工稳岗服务、加大金融惠企力度、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5个方面给出14条具体政策措施。对于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全面落实服务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大服务业企业金融扶持力度、降低服务业企业费用成本、突出服务业重点行业纾困、优化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制定23条具体措施。

    成立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减税办和十个专项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实体化办公。精准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强预算收支执行分析,及时掌握减税降费实际减收规模,准确把握财政收入变化趋势,对实施减税降费后可能出现的短收和库款紧张等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并采取应对措施,结合库款情况合理把握退付节奏,确保流程应简尽简、税款应退尽退、红利应享尽享,做到进度跟得上、效果看得见、风险防得住。上半年累计减税降费和退税超22亿元,其中: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超10亿元,惠及纳税人1664户,小微型企业占比达97%;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超8亿元,惠及企业超2万户。

    “插秧育苗”解难题

    积极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加强政银担深度合作,稳步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产品业务覆盖面,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整合资金4000万元设立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按照“1+ N ”模式运作,基金项下设资金池,按支持领域和行业分别设立“小微贷”等专项子产品。指导各银行和政府性担保公司从快从紧推进“小微贷”“泰信保”业务,引导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保本微利运行,聚焦支持小微企业,降低费率水平,发挥增信作用。上半年“泰信保”和“小微贷”担保贷款发生额分别达1.16亿元、3.39亿元,“泰信保”担保费率控制在1%以内,“小微贷”免收担保费。

    全面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彰显国企“好房东”担当,对承租国有企业经营用房的工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承租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用房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3—5月共计三个月房租。上半年累计减免1351.36万元,惠及583户。

    “精准滴灌”助发展

     积极宣传贯彻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行退税减税联系点工作机制,定期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基层联系点贴近企业的优势,着力将联系点建设成为调查研究的发力点、反馈政策实效的信息点和收集问题建议的监测点。拍摄微视频《泰兴:锦囊·妙计》,由“该不该裁员”“签不签租赁合同”“能不能投标”等困扰企业和群众的难题巧设故事背景,以接地气的方式、冒热气的镜头、有生气的阐释,用含金量满满的政策让企业和群众认同感多多、幸福感满满。深化拓展“财政宣传月”主题活动,定期编印政策汇编,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入群众,确保宣传沉底到边、问题见底到边、成效彻底到边。

    通过主动纾困解难、精准靶向施策,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实现“水深鱼归、水多鱼多”;通过加强财源建设和培育,夯实财税增收根基,实现“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为巩固“三保”打牢基础。 

   

    多“淘米”,善为“良米之饪”——破“米粗食难”

    有米之炊,仍需善为,方能防止不飘“饭香”的局面。从当下看,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成效如何,决定和制约着基层“三保”保障能力水平。泰兴市强化预算闭环管理,坚决筑牢“三保”底线,提升“三保”质效,让“三保”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预算管理接“清水”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确定的标准编制年度“三保”支出预算,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同时,根据预测提标情况预留“三保”提标专项预算,确保全年“三保”支出预算不留缺口,“三保”支出人均标准高于国家和省标准。严控新增支出预算,健全完善新增支出预算集中审核机制,上半年审核项目202个、金额3.85亿元,核减率达28.41%,新增支出需求优先通过整合现有预算等方式解决,切实杜绝年中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健全完善常态化资金清理收缴机制,定期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上半年清理盘活0.8亿元,统筹用于“三保”等重点领域,弥补财力短板,缓解收支矛盾。

    财力保障添“力道”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基层涉农村居支持力度,安排直达资金3200万元,按村均10万元标准提高村级运转治理能力;将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规模提高至1亿元,切实提高乡镇“三保”保障水平。合理划分市与乡镇(街道)、园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绝大多数民生支出责任由市本级承担,例如教育领域:乡镇小学、初中所有经费列入市级预算统筹;卫生健康领域: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医疗救助等均由市本级负担。

    体制改革去“杂质”

    深入研究新一轮市与乡镇(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市与乡镇(街道)、园区财政分配关系,加强收入管理,促进财力下移,规范转移支付,理顺“钱够不够”和“钱怎么分”。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使权责配置更为合理,基层保障更加有力,防范财力配置“一般粗”“剪刀差”,充分调动自主理财积极性,理顺“事谁来做”和“钱谁来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以预算一体化系统运用为契机,提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促进乡镇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理顺“钱怎么用”和“钱怎么管”。推动形成科学理财、规范用财、高效管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积极财政政策相衔接、与市情实际相适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多“惜米”,巧为“分米之术”——破“米漏饱难”

    当家方知柴米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泰兴市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更大力度节用裕民、善用惠民、精用利民。

    科学调度“端好碗”

    制定过“紧日子”12条举措,把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方针,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从紧核定“三公”“两费”支出,明确各单位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项目支出20%以上,坚决削减低效无效支出,节省下来的资金调整用于重点和急需民生支出,真正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上半年,全市57家预算部门压减预算1.2亿元,19家乡镇(街道、园区)压减3.24亿元。

    强化绩效“握好筷”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拓宽预算绩效管理范围,逐步扩大至各乡镇(街道)、园区,建立“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市镇同频共振。创新开展财政扶持政策绩效评价,评价涉企政策37项,涉及资金2.2亿元,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提高政策供给精准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杜绝财政资金紧张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并存的现象。

    严肃纪律“嚼好粒”

    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围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的“6+1”事项,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和复查,结合同级审计、审计全覆盖、往来资金核查等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坚决杜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不到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财政支出方式实施与企业缴纳税费挂钩的返还政策等不合规现象。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财政财务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效能,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其所、用得高效、管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