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财政局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利用拨改投资金等设立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其中于2018年成立的常州市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产业基金”)至今设有11只参股市场化子基金,参股子基金总规模131.76亿元,截至目前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09个,投资金额123.4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助力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实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突破发展。近日,产业基金再迎上市捷报,其参股子基金投资企业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IPO)申请获得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至此,产业基金投资项目中,已有8家企业上市或被上市公司并购,23家企业进入拟上市流程。
一、携手一线创投,为产业链注入新鲜活力
从专注“卡脖子”技术,到探索“零碳”科技,常州市财政局立足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吸引了包括毅达资本、武岳峰资本、IDG资本等在内的一众知名创投机构与常州市开启产业深度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总规模达130亿元,有效填补产业链空白地带,注入创新血液。其中,2021年,产业基金与IDG资本联合发起国内首只“技术投资+场景赋能”零碳科技基金,首期募资规模50亿元。该基金围绕国家“3060”双碳战略,旨在为零碳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借助战略投资方中华煤气丰富的实际场景应用,推动优秀被投企业实现能源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地区零碳进程。
二、导入外部资源,开启“金融招商”模式
近年来,常州市财政局通过产业基金,有效实现与全市各辖市区的联动,借助子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源渠道,积极匹配区内优势产业,持续引进了诸如承芯半导体、新航复材等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来常落地生根,为导入外部资源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挥金融招商作用打造了诸多成功案例。如,由武岳峰基金引进的承芯半导体,凭借基金管理人武岳峰资本联合多家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在资金及业务方面给予的支持,该企业已实现了产品量产出货,后续将通过联合院校共建半导体创新基地、培养半导体人才,进一步推动常州市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形成闭环。
三、赋能本土企业,助力拥抱资本市场
常州市财政局始终坚持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合力支持常州市重点领域成长期企业突破发展这一目标,通过直接投资和参股子基金的方式,为常州地方企业提供投资支持,在基金带动的全方位助力下,已有5家企业成长为“省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聚和股份正是产业基金一家过会的常州企业。
四、引导外界关注,发挥“四两拨千斤”能效
在以自身力量为企业赋予动能的同时,产业基金还凭借现有投资机构的集聚效应,将全国资本及产业方的视线聚焦于常州企业。产业基金投资企业蜂巢能源,以其技术实力获得了包括国投招商、IDG、三一重工等大批头部机构及产业方看好,获得的直接融资重点用于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及研发中心建设。2021年最新入选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安泰创明,在业务发展关键期获产业基金2000万元的直投支持,后续伴随产业基金引导的83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企业发展步伐大大加快,有望成长为常州市具有自主品牌的新材料产业地标企业。
资本市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常州市财政局将在坚持现有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前的基金支持和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体系,为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导入资金链,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常州板块”扩容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