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财政要闻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日期: 2021-09-18   16:25   信息来源: 财政部网站 字号:[ ]

又是一年丰收时,在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的山东省郯城县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沉的稻穗低下了头,饱满的谷粒闪着金色的光……“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得厉害,幸亏国家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及时到位,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农大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龙说。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引导下,陈龙近年先后流转了160亩“撂荒地”,凭借精细化管理,农场获得了粮食生产经营的飞跃式发展,产出的大米销售价格最高达到18元/公斤,使陈龙挖到了规模经营的“第一桶金”,生产经营积极性不断提高,也为他继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拓展经营项目奠定基础。

  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这背后是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发力。农业补贴作为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截至目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覆盖2.2亿农户、近13亿亩承包地,亩均补贴约95元,户均补贴约564元,普惠性强,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支农政策由“黄箱”转为“绿箱”,拓展了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

  政策指向性进一步提升

  农业“三补合一”政策改革理顺了过去“三项补贴”资金与种粮、良种使用之间的关系,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统一与承包耕地面积挂钩,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一致,并明确撂荒地、改变用途等耕地不纳入补贴范围,鼓励农民提升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提升了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同时,不少地方反映,原来发放“三项补贴”前后共需发放20余次,合并后仅需一次,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政策实施成本大幅降低。

  政策调整后,统一了原有“三项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发放程序,标准清楚明确,减少了基层多口径、多次核实种植面积的工作,政策落实更加简便、快捷、有效,体现了中央强化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强资金统筹的要求。

  据介绍,今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达到1204.85亿元,全部直补到户。为提高补贴的针对性精准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已印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将补贴主要用于支持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生产。

  业内专家表示,农业“三补合一”政策改革实施范围广、给农民实惠多、政策反响好,既支持了小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又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现阶段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内容。

  农业规模经营积极性进一步调动

  “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中央财政第一次直接安排专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惠及范围广,支持力度大,政策导向明确。”财政部农业农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将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相衔接,纷纷采取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现金直补、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式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土地托管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遍地开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比如,针对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围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为广大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随着政策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陈龙也嗅到了“商机”。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解决周边农户无劳力、无技术的问题,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开展针对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同时,陈龙与当地的农机合作社及具有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的个人合作,不断拓展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解决了周边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难题。靠着手里的高端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陈龙还带着返乡的儿子上阵,全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近两年的服务面积达6000亩,收入也增加了一大块。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政策实施在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实现重大创新

  “三项补贴”改革在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方面,重点提出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难题。

  “支持适度规模经营资金通过构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创新了财政支农机制,放大了补贴政策效应。”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16—2018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相关资金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用于各级农担公司的注资。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担体系资本金总额794.07亿元。同时,中央财政对各地政策性担保业务给予持续性支持。目前,已初步在全国建成上下联动、风险可控、运行有效的农担网络,累计担保项目65万个、金额2203.04亿元,农担项目户均规模33.85万元,政策效能放大3.73倍。全国农担体系平均担保费率为1%左右,远低于担保行业2%—3%的平均水平。

  目前,从总体上看,农业“三补合一”政策改革符合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大方向,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但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关于调整优化补贴方式的总体要求,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补贴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方面,按照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耕地保护挂钩的有效机制,并探索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技术补贴方式。另一方面,用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着力支持管理规范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仓储保鲜、清选包装、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进一步增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主体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继续加大农业信贷担保的担保费补助和业务奖补力度,支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扩大业务规模,降低农业贷款融资成本。

  此外,针对农业补贴项目,相关部门还将强化政策考核督导,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支持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安排挂钩,加强政策督导检查,及时纠正、解决各地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政策更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