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兴市财政局积极支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公交惠民利民政策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公共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为宜兴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建立考核补贴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公交运营考核补贴机制,市财政每年依据综合考评结果及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给予公交公司运营及购车补贴,确保公交企业平稳运行。其中:2018-2020年,分别补贴城市公交公司1.35亿元、1.21亿元、1.75亿元;补贴城乡公交公司0.75亿元、0.91亿元、1.14亿元。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 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和优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近年来,宜兴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建成2个公交站场和6个公交首末站;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新建、改建50只城乡公交候车亭。目前,宜兴市已经拥有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3座、公交场站33座,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不仅实现了建制镇“镇镇有站”,还覆盖了各大被撤并集镇和人口密集区。
三是支持打造惠民交通。近年来,针对物价上涨、运营成本增加等情况,宜兴财政持续加大补贴力度,支持落实公交低票价收费、刷卡优惠以及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群体折扣或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民免费使用的运作模式,推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及运营,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600余万元,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38个,投放自行车3100余辆,年均骑行近200万次,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宜兴市城市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四是积极争取专项补贴。全力抢抓国家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契机,积极研究政策,加强对上争取,2018-2020年,共争取上级新能源补贴资金585万元、节能减排资金117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加快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截至目前,宜兴市共有新能源公交车411辆,占全市公交车数量的42.3%;今年计划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5辆,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占比将提升至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