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市县动态

昆山财政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发布日期: 2021-11-02   20:15   字号:[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昆山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切实推进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将“双减”这一民生政策落到实处,通过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推行集团化、标准化、安全化办学模式,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十三五”期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277亿元,年均增长12.4%,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安排标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21年,全市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69.6亿元,同比增长8.2%,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5个百分点,确保教育投入只增不减。为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市财政认真落实特殊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及时足额拨付学生资助补助,2021年春季学期资助学前教育阶段学生199人,资助金额18.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50人,资助金额176.4万元;普高教育阶段学生211人,资助金额30.2万元。

    二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为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更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2018年我市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覆盖全市68所独立建制小学、85个校区。2018-2021年市财政累计安排课后延时服务经费685万元,支持学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另外,安排家校合作及中小学心理健康经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广泛开展“战疫抗逆,一路成长”主题心理月活动;保障教师服务津贴,助力“昆山名师空中课堂”开展,534名直播教师完成1332个课时直播,课程覆盖学科教学、主题班会等领域,累计上线学习266万人次。

    三是推行教育办学集团化,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根据《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成立昆山市第二中学、昆山市葛江中学、昆山市实验小学、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4个教育集团,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率先试点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提升全市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以满足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2019-2021年市级累计安排集团化办学经费980万元,用于教师一体化研训、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释放教学活力,不断缩小校际间、城乡间教育差距。

    四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大财政资金保障。推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昆办发〔2019〕1号),统一全市学校工程建设标准,助推全市教育均等化。近五年,我市教育基建投入占苏州同类投入的近四成。“十三五”期间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85个,竣工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8万个。2021年深入推进重点实事工程项目38个,其中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28个,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总投资74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各类学位4.4万个。

    五是构建校园安全化,推进“校园哨兵”安防工程。全市将分四年投入2.5亿元建设“校园哨兵”安防工程,结合公安大数据,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异常行为分析技术,将校园视频监控、智能报警、周界防范、智能联动、保安服务等物防、技防、人防体系集成为多系统“一张图”可视化管理平台,有效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切实提升全市校园安全防范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021年市级安排直属学校校园盾牌2000万元,实施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序推进“校园哨兵”智慧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校园和校车安全、食堂原材料、实验室危化品、校园周边环境等领域整治行动,构建校园安全稳定防护网。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上级文件,会同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结合本市实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更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