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财政要闻

减税降费效果显著重点支出保障有力——2019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综述

发布日期: 2020-02-13   16:15   信息来源: 中国财经报网 字号:[ ]

        财政部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亿元,同比增长3.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74亿元,同比增长8.1%。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表明,财政运行平稳、符合预期,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看来,2019年财政收支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放缓,减税降费落到实处;二是财政支出保持增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三是积极应对财政平衡压力,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提升。“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6.3%、12%,有力地促进了预算收支平衡,支持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她说。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8%,增幅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

  2019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增幅比上年回落7.3个百分点。涉及减税降费的主要税种收入下降或增幅明显回落,国内增值税增长1.3%,增幅比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收入下降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6.3%;个人所得税下降25.1%;企业所得税增长5.6%,增幅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

  李旭红表示,2019年税收收入增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实施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涉及到税种收入下降或增幅明显回落的主要税种为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充分体现出2019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增值税作为“主菜”发挥了积极的效应。“由于增值税是企业所缴纳税收的最重要的税种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因此,增值税的减税减轻了企业负担,激活了市场活力;个人所得税全年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受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实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影响,个税减税减轻了老百姓的税收负担,有助于民生及促进消费。”李旭红说。

  数据显示,2019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据测算,减税降费拉动2019年当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

  白景明告诉记者,去年财政收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高强度减税,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和个税,尤其是个税下降25.1%,让广大工薪阶层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二是税收处在良性循环状态,表现在消费税增长较快,与土地相关的税收增幅也不错。“通过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平稳运行,拉动了消费和投资,稳住了经济增长。”白景明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具有制度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2020年,财税部门将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特别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2019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3.5%、4.6%、2.8%、-2.1%。全国31个地区中,广西、河南、浙江、河北等8个省份增长在5%以上;江西、广东、安徽、四川等17个省份增长在0-5%之间;6个省份同比下降。

  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各级财政积极挖掘潜力,通过国企集中上缴利润等方式,弥补收入缺口,努力促进预算收支平衡。

  2019年,全国非税收入32390亿元,比上年增加5433亿元,增长20.2%。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720亿元,同比增加4146亿元,增长1.2倍,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5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6100亿元,同比增加3600亿元,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3个百分点;地方也采取国企上缴利润等方式,积极应对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8063亿元,同比增加987亿元,增长14%,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4个百分点,主要是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非经营性资产收入集中入库。罚没收入3061亿元,同比增加402亿元,增长15.1%,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个百分点,主要是法院等罚没收入增加较多。同时,涉企收费继续下降,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同比下降5.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在2018年大幅下降17.4%的基础上,2019年又下降了1%。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 

  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74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上半年、前三季度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年初预算的52.5%、75.9%,超过序时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全年下达对地方转移支付7.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各地财政支出普遍增长。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8.5%。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财政支出增幅分别为7.3%、10.5%、8.5%、6.5%,中部地区支出增长最快。全国31个地区中,29个实现增长,其中,贵州、浙江、青海、天津等12个省份增幅在10%以上,海南、湖北、湖南、辽宁等14个省份增速在5%—10%之间,3个省份增幅在0—5%之间,2个省份同比略有下降。

  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并切实抓好预算执行。2019年,农林水支出中的扶贫支出增长11%;科学技术支出中的科技条件与服务、基础研究分别增长28%、26.7%;节能环保支出中的污染减排、可再生能源支出分别增长48.6%、38.3%;教育支出中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8.9%、7.5%;卫生健康支出中的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1%、9%。

  白景明表示,总的来看,2019年财政支出较好地完成了预算,积极的财政政策得到了落实。一是预算管理水平提升,政策落实到位,支出超过序时进度,稳住了经济增长,绩效管理效果明显。二是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支出增幅较大,尤其是民生保障支出得到较好实现。

  李旭红认为,2019年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8.1%,有力支持了稳增长和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增加了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并切实抓好预算执行。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并强调预算绩效,财政资金真正用在了重要的领域,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一方面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加大,如何保障财政的平稳运行?

  去年以来,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政府过紧日子”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是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原则。在编制2019年预算时,中央财政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减政府部门支出,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从严控制新增支出,切实做到节用裕民。同时,要求地方财政部门比照中央做法,坚持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把钱花到刀刃上。

  二是明确一般性支出压减比例。中央带头严格支出管理,2019年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同时要求地方2019年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并力争达到10%以上。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各地压减幅度都超过了5%,不少地方达到10%以上。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执行中,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重点支出保障的基础上,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事项,按照能省则省的原则,大力节约财政开支。同时,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按规定收回结余资金,避免资金闲置和浪费。

  四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审核事前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着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防止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财政部将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支出,厉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实施效果。

  白景明表示,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方面,有3个措施效果明显:一是大力推进绩效管理,让资金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二是调整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压缩一般性支出、公用经费和不合理项目支出,保障民生支出;三是寻找长期性支出标准。

  “一方面,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各项减税降费的效应仍然持续,预算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李旭红认为,以“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原则,明确一般性支出压减比例,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并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能够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实施效果。

  切实发挥专项债券作用 

  专项债券已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2019年11月底提前下达的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严格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按照“资金跟项目走”的原则,向手续完备、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倾斜,优先考虑发行使用好的地区和冬末春初具备施工条件的地区,兼顾相关地区财力和风险状况。

  今年1月,专项债券已发行7148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12900亿元的55.4%,河南、四川等地已相继完成2020年首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为更好发挥专项债券的作用,将重点从4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加快工作进度,要求相关地区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早发行、早使用,确保今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尽早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二是加大项目储备,加快建立专项债券的高质量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确保储备一批、发行一批、施工一批、接续一批,形成拉动经济的长效机制。三是严防项目风险,要求所有专项债券项目都必须合格合规,所有项目都必须符合专项债券管理条件,切实防范风险,防止一哄而上,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四是加强监管措施,按照专项债券穿透式监管要求,全过程跟踪了解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