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头条新闻

江苏:推动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

发布日期: 2020-12-29   17:49   信息来源: 中国财经报微信公众号 字号:[ ]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苏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财政部各项工作要求,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全力发挥好减税降费、中央直达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作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支持“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财政答卷。上半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较高水平的复工复产,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1-1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36.81亿元,增长3.3%,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97.35亿元,增长6.5%。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今年1-10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190亿元,预计全年将达2500亿元,在特殊困难年份为广大市场主体送去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落实“规定动作”,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全面落实今年国家出台的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对国家政策规定减免幅度有区间范围的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降费事项一律“顶格”实施。加强与税务、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进减税降费数据信息共享,积极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跟踪评估,确保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出台“自选动作”,提高帮扶企业精准性。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在地方权限范围内精准出台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在全国率先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惠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四大行业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预计全年减税50亿元。严格落实收费基金目录清单制度,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的纳税缴费服务,全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范围不断扩展,南京市在全国创新推出“财产行为十税”合并申报。抓好“配套动作”,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积极应对减税降费对财政运行的影响,切实做好财政平衡文章。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省级一般性支出压减15%。推动财力下倾,省财政2020年补助市县支出安排增加193亿元。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资产,除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外,项目支出原则上只结转一年,已完成项目或取消项目的结余资金全部收回总预算统筹使用;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相关资产处置收益及时缴入国库。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让直达资金跑出惠企利民“加速度” 

   

按照财政部工作部署,履行好省级管理责任,切实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厅内成立了直达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分配下达资金,持续督导市县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发挥最大效益。资金拨付突出“快”。财政部明确分配我省的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额度后,省财政厅第一时间提出细化到市县基层的分配方案,在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意并按程序报财政部备案后,于6月30日将资金全部下达到市县。资金使用突出“效”。坚持高效、精准分配使用直达资金。特殊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补充减税降费较多、“三保”能力较弱、保平衡防风险难度较大地区的财力。抗疫特别国债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抗疫相关支出等方面。推动资金尽快发挥效果,截至11月底,中央下达我省的直达资金594亿元中,已支付430.6亿元,支出进度为72.5%,预计全年总体支出进度将达85%左右。资金监管突出“严”。严格落实直达资金管理规定,建立实名台账,强化直达资金分配、下达、使用全过程监管。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密切跟踪直达资金流向,保证监控系统导入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强财经纪律约束,确保资金依法合规用在“刀刃”上。 


实行“全链条”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债券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在财政部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通力合作下,今年江苏分5个批次发行13只专项债券共2213亿元,发行金额创历年新高,各只债券均以财政部规定的最低利率中标,债券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较往年明显加快,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投资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创新债券发行,优化债券结构。新增发行15年期专项债券,13只新增专项债券平均期限11.4年,比2019年延长4.45年,债券结构进一步优化。首次发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严格项目审核,加快资金使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建立项目遴选联合工作机制,按照“有收益、能覆盖、可开工”的原则,新增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支持全省1262个公益性项目建设,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建立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月报制度,动态监测项目单位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对资金使用慢的地区及时发出关注函进行提醒。截至11月底,全省专项债券支出进度达94.6%。夯实管理基础,强化风险管控。在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力度的同时,从“借、用、管、还”各个环节,全方位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确保地方政府债务不发生任何风险。  


构建有江苏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


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加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目前省级已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全方位管理格局稳步推进。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所有设置绩效目标的资金全面实施部门绩效自评,对各部门省级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行“双监控”。全过程管理链条基本建立。制定出台江苏省省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预算绩效管理成果应用暂行办法》,通过建立反馈与整改、报告与通报、向社会公开、与考核挂钩、与问责挂钩、与预算挂钩“六个机制”,加强绩效管理“硬约束”。全覆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省级“四本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和绩效目标实现了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2020年绩效目标管理覆盖省级976个项目,涉及省以上财政资金1792亿元。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绩效管理制度也已陆续建立,绩效管理范围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