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泰州调研时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强富美高”蓝图,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工作,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品质。常州市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为行动纲领,搭建了“1+8+3”的乡村振兴工作框架体系,出台《市政府关于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意见(2018-2022年)》,形成五个方面共18项具体政策,成功搭建具有常州特色的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政策体系,深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实行重点突破,推进实业兴农,实现乡村振兴良好态势。
(一)创新金融服务载体,以资金撬动打造战略高地。通过“基金+担保”双轮驱动,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形式,有效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激发“三农”发展动力。设立乡村振兴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两基金”,实现“1+1”协同发展。其中,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母子基金总规模计划达20亿元,重点投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乡村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等方向;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聚焦扶持全市有发展潜力、有带动能力、已成功股改、有上市计划的优质农业企业加快资本化进程,自2018年底运行以来,通过投贷联动方式累计为9家农业企业发放贷款5400万元,通过股权直接投资方式完成尽职调查农业企业6家,其中1家已完成投资。建立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一体系”,建立常州市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市级农担风险金规模扩大至2600万元,撬动5.2亿元农业信贷担保额度,提前完成放大20倍的目标。截至11月底,江苏农担常州分公司累计担保户数743户,在保户数560户,在保余额6.4亿元,其中政策性业务占比84.60%,有效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政策保障满足发展需求。通过政策、资金、资源“三集聚”,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在确保原有资金存量、稳定既有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向的基础上,依托“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整合设立2.26亿元市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筹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05万元,提升财政保障作用,紧扣全市“三区十一点”美丽乡村建设等投入重点,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推行全市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市场化”,以《常州市农业保险经办机构选择指导意见》规范保险公司有序执业,防范农业保险政策风险。农业保险覆盖广度不断拓展,从2008年的3个险种发展到目前的26个常规险种、5个创新试点险种,有效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2018年为全市种养殖业、农机、高效设施农业提供风险保障32.06亿元,出险损失赔付额度高达5822.76万元,有效增强农民、农企的抗风险能力。
(三)聚焦重点加大突破,以重大项目助力农业发展。坚持项目带动,以产业示范引领、股改上市、知名品牌培育等放大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效应。全市农业重大投资项目达34个,计划总投资16.8亿元。推进十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业企业股改上市、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现代农业“310”发展计划,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全市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4家、江苏农业板挂牌企业25家,立华牧业成为全省畜禽养殖企业上市第一股,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和5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聚力推进十大农产品市场提升、百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千家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追溯、万亩美丽休闲农田打造等“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打造出以诺亚方舟、一号农场等为代表的一批富有核心竞争力、全省位居前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常州品牌农企。
(四)加强全程动态监管,以信息化手段保障资金绩效。对涉农资金实行“双平台”联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把2018年以来常州市辖市(区)级以上涉农资金全部纳入“阳光扶贫+”涉农资金综合监管平台管理,其中2018年纳入平台管理涉农资金65.48亿元,2019年1-10月48.32亿元。平台清晰反映涉农资金来源、拨付、使用情况,对涉农资金风险点、部门履职、绩效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各级财政、主管部门、纪委监委及审计部门对涉农资金和项目的实时监督,有效防范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在使用运行中的各种风险,有效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以市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为载体,依托资金线,以绩效目标为轴心,聚焦涉农“政策+项目”,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跟踪问效,保障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五)创新联动共建机制,以多类型载体深化政策效果。建成 “三个一”联动发展格局,推动企业、人才、组织、资金等深度融合。一是建成“一个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的行业内整合和行业间整合,优化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政策供给。二是建立“一个平台”,集聚农业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创投机构、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建立农企资本对接平台,实现零距离对接、高效率合作、全方位服务,加速资本助力农业农村创新发展。三是编制“一本手册”,集合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及涉农商业银行推出的支农、利农、惠农政策,汇编成《常州市财政金融政策供给手册》,打通供需桥梁,针对性推动农民生产、农企发展、农业振兴。
通过以上举措共同发力,今年以来,常州全市村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40家,茅山老区结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5万元,同比增长10%。全市共12个村庄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建设,建成美丽宜居乡村425个。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达2.3万元,同比增长8.7%,高于城镇居民7.9%的增幅。按市定标准累计脱贫1.9万户、3.4万人,累计脱贫率达98.8%。农业现代化水平、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均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