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进一步增加对人才的“引力”和“粘性”,2019年,南京财政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全市人才安居政策效应显著提升。
一是补贴规模逐步扩大,保障人数创新高。2019年,南京财政预算安排人才安居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3.1亿元,比2018年增加1.1亿元。其中A-F类企业人才0.5亿元,大学生租房补贴2.6亿元,全年共保障和缓解超过11万各类人才住房问题。补贴资金保障对象精准、覆盖面广,全市吸引人才来宁、留宁规模不断增加,涵盖了从顶尖科学家到高校毕业生的多层次人才,对南京创建创新名城、提升城市活力起到了关键和基础性作用。
二是人才住房多维保障,住补并举显成效。除对市场化租房、购房发放安居补贴外,南京市还向人才提供政策性人才住房,实现住补并举。政策性人才住房主要包括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等,其中,财政全额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供应群体包括E、F类人才和大学毕业生。近两年,在全市已建成2万套公租房的基础上,南京财政再投资14亿元新建公租房0.3万套,继续做好人才安居政策的基础保障。
三是信息系统持续完善,申请审核效率再提升。财政投入资金全力支持人才安居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并持续完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减化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限,246个岗位同步运行,率先实现了“全在线办理”和“不见面审批”。
四、政策体系提档升级,保障方式更多元。2019年,南京市人才安居体系继续完善,相继出台企业博士安居办法、人才安居精准服务细则、人才购买商品住房试行办法等,提高保障标准、优化保障服务、拓宽保障方式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人才安居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2020年市委一号文也正在多部门协同下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财政积极参与,充分剖析三年来的财政政策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人才安居补贴执行过程中的部分政策和申请审核流程,提出整合优化的建议,促进政策体系结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