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财政局坚持把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化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积极探索扩大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风险防控、优化金融服务的有效模式。
一是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设立普惠金融专项资金,完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地方金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普惠金融业务、机构和对象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市财政今年已累计拨付相关奖扶资金1.17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输血”实体经济。
二是推进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投入财政资金4.19亿元,与工、农、中、建等20多家银行合作,构建政银(担)联动机制,联手打造“泰信保”“富民贷”“小微创业贷”“科贷通”“苏科贷”“苏微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撬动超过110亿元信贷资金投向小微民营企业。今年初,对“泰信保”“富民贷”产品政策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拓展合作对象范围,扩大业务覆盖面,完善风险防控,简化担保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推出生物医药企业融资专项支持政策。5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在调研国家融担基金时的讲话中对“泰信保”给予了充分肯定;7月,“泰信保”获评全国“再担保类优秀产品”;9月,在全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培训班上,应邀作“泰信保”产品经验交流。
三是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加快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银行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升级扩容;开发“富民贷”手机APP,推行“泰信保”业务“一站式”服务;鼓励银行开辟小微金融绿色服务通道,优化审贷程序,实施限时办结,提升小微民营企业获贷便捷性。
四是加强普惠金融风险防范。设立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小微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泰信保”“富民贷”政银担合作分险机制,强化合作金融机构尽职审查,把好源头风险防控关;优化代偿程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全程动态监控。
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局组织编制了《泰州市创建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经多轮对接和反复上争,泰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获30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各项试点工作正有序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