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盘活存量资金相关要求,在用好增量的同时,大力盘活各领域“沉睡”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保障重点民生支出,充分释放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筹“四本预算”,盘活各类资金数十亿元。加大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力度,逐步将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缴比例从19%提高至30%,统筹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取消财政应返还额度,收回单位结转结余资金7亿元;建立非财政性资金结余与部门预算编制挂钩制度,优先使用教育收费、事业经营收入等资金,聚力支持教育惠民、文化惠民等民生实事。厉行勤俭节约各项规定,按5%幅度压减一般性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约3000万元。
推动专项资金“化零为整”,集中财力办大事。坚决改变“小、散、乱”的局面,对用途相近、绩效不高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市级专项资金数量从209个压缩至60个,压缩比例达到70%,整合后95%的专项资金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总规模达到45亿元。对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重一实”项目,如快速路网、中医院南扩等跨年度项目分年安排,高速铁路、新四军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使用新增债券安排,妥善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年末项目资金结余按需结转,避免形成二次沉淀。
首创“三个20%”,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确保不再新发生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确保债务规模得到合理控制。制定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三个20%”,专项用于化解隐性债务。
注重全程问效,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高。严格执行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按月通报支出进度,督促单位及早提出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财政资金第一时间投入到经济社会最急需的领域。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超30%,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评价覆盖面达到60%,涉及金额20.5亿元。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削减预算项目金额2000多万元,全面公开专项资金清单绩效目标,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