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市县动态>徐州财政新闻

保障“机器换人”投入 推动全区设施蔬菜
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发布日期: 2019- 11- 26   14: 26     信息来源: 徐州铜山    字号:[ ]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2019年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铜发〔2019〕7号)文件精神,我区今年在两个蔬菜主产镇(棠张、黄集)重点推进了“机器换人”试验示范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围绕蔬菜生产机械化8个主要环节(耕整地、种植、植株调整与采收、施药、运输、灌溉追肥、环境调控、加工与分拣和包装等)开展机具配套,探索适宜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使我区蔬菜生产更加高效。项目实施一年来不仅加快了我区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步伐,也让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其成效较为显著,技术创新点比较突出,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一是土壤深松。日光温室内的土地耕整作业一般是旋耕或微耕,其深度仅有15~20厘米,对于数十年蔬菜连作的农户来说土壤严重板结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难题,大农机进不去温室大棚,,小农机动力不足,也没有配套机具。此难题究竟如何破解呢?我们借鉴大田深松经验,通过改造大田深松机,使之与日光温室内大棚王进行动力匹配,实现作业深度达到25~40厘米,同时我们还加装了智能检测系统,驾驶员通过主机屏幕可以清楚知道犁底深度以及作业面积。通过此技术创新彻底解决了大棚内土壤板结的疑难问题,增强了土壤贮水能力,便于深根系蔬菜生长,更好的适应了棚内蔬菜种植需求。二是无人植保。设施大棚内由于空间封闭,空气流通较差,以往植保作业时农户大多采用喷雾器人工作业,这样对人身体就会存在一定的危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对植保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在大棚内空间悬挂,多点分施,雾化均匀,压力设备也能多棚切换,在物联网监测室内实施一键控制。此技术创新可以在5~8分钟内,就能实现一个大棚的植保作业,不仅效率极高,也彻底解决了植保作业中的人身安全问题。三是芹菜直播。芹菜生产以前基本上都是人工育苗移栽,用工量极大,成本很高,如果碰到行情不好,很多种植户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整棚芹菜粉碎还田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根本就不够工钱。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们在种植环节上引进了电动蔬菜精密播种机进行直播试验,增加炭基肥、菌肥使土壤改良,收到了良好效果,移栽芹菜每个大棚(约1亩)用工8人,需要一天完成,而采用电动直播机后,只需要1个人,用时20分钟即可完成,直播机械的应用不仅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工成本。

通过“机器换人”试验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了铜山区位和资源优势,提高了蔬菜生产规模化、机械专业化、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提高了我区蔬菜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补齐了我区设施蔬菜种、管、收短板,促进和提高了蔬菜生产园区的机械化水平。推动了全市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技术示范应用工程的步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