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江苏财政

实业为本,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守正出新!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

发布日期: 2018-08-20   12:16   信息来源: 江苏省财政厅 字号:[ ]

江苏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实体经济“大块头”的江苏,身板依然很结实。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486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我省百姓、企业、政府“三个口袋”同步增长。

为了保持经济稳中提质,近年来,江苏各级财政部门采取多项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强身健体”。其中,2017年省财政拨付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11.2亿元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构建“科技贷款资金池”,利率控制在5%-6%,截至去年年底,资金池规模超18亿元,撬动合作金融机构投放贷款670亿元,支持7280户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新设11亿元的研发投入补贴和规模1.5亿元的“小升高”培育补贴资金,以普惠制奖补惠及近万户企业等。

那么,究竟实体经济发展得如何?企业有哪些心声?财政补助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近日,记者走访了徐州、溧阳相关企业寻求答案。

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守正出新

提到徐州,很多老一辈的人还是习惯性地称作“煤城”,如今这座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史的“老牌工业城市”,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成为苏北地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是很多年轻人眼里蕴含各种机遇的新城市。何以后发崛起,实现“老穷灰”到“新绿富”蝶变?徐州财政局紧紧围绕“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产业发展导向,整合资金来源、拓宽投入渠道、巧用政策工具,引领企业坚持以实业为本,走上产业转型升级这条道路。

专项资金发力 “点燃”核心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产业龙头引领作用,徐州财政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为企业减税降费,聚焦科技创新,更有效地扶持实体经济。

近日,徐工集团再次传来喜报,今年上半年产品又新增黑山共和国、西撒哈拉、圣基茨和尼维斯3个出口国,出口增至182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出口增长了80%,我们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在国际市场和中高端客户取得了重大突破。”徐工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表示,今年上半年,徐工的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将以“珠峰登顶”的精神和信念,完成在2019年进入全球行业前五、2024年进入全球前三的目标。

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之所向。当记者走进徐工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这里诞生了数不清的奇迹,每一个奇迹背后都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徐工以“技术领先用不毁”的金标准,使中国成为继德国、美国之后,能够自主研发制造千吨级超级移动起重机的国家,创造并保持了全球第一吊4000吨级大型履带起重机、2000吨级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的世界纪录。其移动起重机产销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觉得徐州的营商环境非常好,财政部门采取了各种举措,给予企业极大的信心。”徐工集团财务部部长赵成彦感慨道,尤其是科技项目上,财政和银行携手解决企业资金压力,企业才更有底气投入研发,在最困难的时候,徐工整个研发费用投入都没有低于4%。

徐工是徐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也是缩影。徐州市财政局局长姚斌礼告诉记者,为了提升产业发展核心动力,当地出台《江苏淮海科技城和徐州科技创新谷建设发展优惠政策》,支持“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徐州财政局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县(市)区建立高新园区和各类双创载体;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4所高校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孵化、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资金池规模由原来的2000万元增长至3000万元。

撬动资源有力 涵养发展“活水”

众所周知,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徐州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市场化运作撬动作用,2016年启动以来,累计与100余家机构进行对接,已批复22支产业基金设立方案,基金规模411亿元。徐州正是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抓住了机遇,在逆境中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5月份,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向国际市场出口集成电路用高纯度硅料。与很多业内大佬相比,年轻的鑫华半导体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用实力证明后生可畏,不仅填补了国内半导体级原材料生产的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市场的局面,还推动了徐州打造从原料到终端的集成电路一体化产业链进程。现在,鑫华半导体公司第一条生产线的产能为5000吨,产品向国内国际市场铺开后,可为国内集成电路未来3-5年高速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证。同时,还将规划再上一条5000吨生产线,更好地满足国际国内市场。“企业初创期,财政部门想法设法帮助我们走上发展壮大的轨道上,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还帮忙对接有关的基金,真正解企业所忧。”鑫华半导体财务总监蒋昌永告诉记者。

为了打造区域创业高地,涵养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徐州财政还制定了相关的奖补和引导基金等政策,加大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众创集聚区运行补助和奖励,引导社会资本对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天使投资力度。

积极财政给力 助推城市“整型”

云龙湖,烟波浩渺、湖光潋滟;贾汪地区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已变身为闻名遐迩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徐州努力寻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平衡点。为了重现最美的蓝天白云,徐州政策力度之大,在全国领先。姚斌礼介绍道,财政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钢铁、焦化、水泥、热电等重点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还设立规模10亿元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基金,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搬迁转移和转型升级,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采取债权方式低息扶持。

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美,还要强。“十三五”期间,徐州各级财政计划安排资金100亿元,采取奖补、补助、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无偿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对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大产业项目引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金融集聚区发展等十几大类进行奖补。

“在整体经济不乐观的形势下,去年我市新增参保人数第一次突破6万人,以往每年新增在1.4万人-1.5万人,说明新增就业人口大幅提高。”姚斌礼认为这与“一城一谷一院一区”建设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徐州吸引了不少科技型企业,外地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也较为明显。为了将徐州建设为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财政设立“彭城英才”投资基金,初期规模1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人才企业发展,围绕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和ICT、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创业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