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改革取得了亮眼成就。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创新不断探索发展,都是教育改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基础教育上,义务教育入学比例高达95%以上,非义务阶段高中教育,入学率在80%以上。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教学内容上,也不断增加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汲取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牢固树立民族文化的意识,同时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常州市教育部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进行持续深化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的方式使用技术,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一是将持续性、公益性作为保障课程改革的宗旨。2016—201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500万元,补助实训基地学生实训用耗材费、师资费用、水电费、物管费等成本性支出,在保证实践课程的公益性基础上实现通用技术、劳动技术实践课程改革持续进行,使该项课程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起示范效应。
二是整合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避免各学校重复投资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市一方面统筹场地资源,2015年即在全国首创将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期工程3.2万平方米,建成高中通用技术、初中劳动技术、小学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统筹师资资源,集中130名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师、外聘教师、学校跟岗培训教师参与授课。
三是从试点到全覆盖,获得外界一致好评。我市高中、初中学生通用技术、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程改革运行4年来,从2所高中1005名学生到目前的7所高中、22所初中近15000名学生全面免费接受课程实践培训,实现了对市属学校全覆盖。课程涉及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等领域的19个专业、25个工作室,校内外教育培训的有效衔接,课程基地培训的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