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科教大省江苏怎样巩固和提升创新地位,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围绕当前财政教科文工作的焦点问题,近日,全省财政系统教科文业务培训班在宿迁举办,来自全省财政教科文系统和相关单位130余名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议邀请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创新创业导师、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戴珩,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省会计领军人才、宿迁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冬梅等现场授课,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朱忠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赵志强从科技创新形势、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方面对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科技改革“30条”)进行了逐条讲解辅导。
“为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更好地将我省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江苏实际,制定了科技改革‘30条’。”赵志强表示,科技改革“30条”涉及“改革科研管理机制、扩大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自主权、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四方面内容,条条都是干货,8%的内容有明显突破,50%左右为全国首创。比如,
科研项目管理方面,为增强科技人员获得感,科技改革“30条”规定,在经费预算环节,实行综合预算编制管理,大幅简化科目数量;省级项目可自主调剂全部预算科目,不受比例限制;绩效支出奖励给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在经费使用环节,扩大直接费用列支范围,允许劳务费中发放退休返聘、编外人员相关费用支出;省级自然科学类项目间接费比例提高到20%至30%。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2019年-2021年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设区市财政科技拨款保持年均12%以上增幅,2020年省市县三级财政科技总投入达500亿元。
戴珩从如何认识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江苏省文化馆的建设与服务,关乎江苏全省文化馆体系功能的发挥,关乎江苏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关乎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福祉。江苏省文化馆是全省文化馆体系的龙头,担负着对全省 13个辖区市文化馆、100多个区县文化馆、1000多个乡镇文化站、2000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文化艺术资源统筹配置、群众文化活动统筹开展和业务工作统筹指导的职能,并直接为大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文化馆精心创意、策划、开展“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精彩群艺—分享·传播”、“精彩创新—分享·创造”三大系列活动。三个“精彩”既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项目,其中“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精彩群艺—分享·传播”也是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三个“精彩”分享系列活动全省五级联动,分别在省、市、县(区)、镇、村举办,每场活动都进行网络直播和录播,在线观看人数有数十万人,单场在线观看的多的就有近10万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个“精彩”分享系列创造了省级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新样式,已成为江苏省文化馆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的重要品牌。
王冬梅副局长就财税体制改革、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预决算公开等财政业务进行了专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