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州市姜堰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3”功能区战略,积极策应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助力本区“一城三区”产业布局,支持实施溱湖生态经济区六大行动。
一是空间体系优化布局行动。以明确产业功能定位,打造大健康、生态旅游、绿色工业、特色农业四大板块;以优化城镇(村)空间布局,构建一个核心区、四个区域强镇、若干个特色田园乡村;以健全国土开发体系,梳理空间规划管理交叉节点,推进溱湖生态经济区各类规划“多规合一”。
二是绿色产业体系构建行动。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长三角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基地,到2020年,种植业、渔业三品比重分别达58%、90%以上;以溱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着力打造“溱湖—溱潼古镇”旅游产业集聚区和若干个特色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修复行动。以实施碧水蓝天净土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区域连片集中供水,全面完成镇(街)污水管网改造,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5%,行政村村部所在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90%以上;以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实施溱湖湖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到2020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3%,林木覆盖率达26%。
四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以畅通交通循环网络,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优化高速互通、直达专线的开通,到2020年各旅游景点之间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实现镇(区)省道、一级公路通达全覆盖。以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建成3个1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484座圩口闸手改电任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8000亩。
五是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以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围绕环境卫生美化、婚丧礼俗整治、家风家训建设、基层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普及、乡风民风管理等,推出一批农村先进典型,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到2020年,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和社会不良风气得到有效扭转,项目文明建设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大众化,区级及以上文明镇村、文明校园的比例达60%、80%,各级文明家庭达到1.5万个以上。
六是富民增收扶帮攻坚行动。以推进资产富民,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强化部门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责任落实,支持村级集体加强“三资管理”,盘活资产和资源,发展物业经营,促进村级集体增收和资产收益富民。2018年所有贫困户动态脱贫,80%的薄弱村摘帽,60%的薄弱村有增收项目,2019年所有薄弱村摘帽,80%薄弱村有增收项目,2020年所有薄弱村稳定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