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江苏财政

统筹城乡发展看昆山

发布日期: 2009-10-10   09:44   信息来源: 江苏财政厅 字号:[ ]

中国农村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农村将通过什么样的道路走向自己的明天?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给出了精辟的解答,在提到城乡统筹发展时,他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如今,在中国财政收入第一县江苏昆山,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壮大,公共财政和集体经济正承担起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任。


城市美,乡村靓


  “我没事就到公园散散步,有空还带着孙女到美术馆看展览,这闹中取静的生活,还真不错!”昆山市民老刘家所在的人民路附近是该市主要的商业街,过去这里生活虽然便利,却十分喧闹。为了丰富和改善这里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该市将原来坐落在这里的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建成了一座公园和一座美术馆,在生活便利的基础上,平添了一份闹中取静的生活情趣。


   人民路是眼下昆山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规划、生态、文化”正成为当地城市建设的关键词。昆山不大,但挺“洋气”,在这个90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挤满了麦当劳、肯德基、欧尚等国际知名商家;昆山的路不算太宽,但很便利,在全市任何地方,15分钟就可以上高速,30分钟就可以到达上海、苏州;昆山的高楼不多,但绿地不少,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44平方米;昆山的物质生活很富有,精神生活也不差,“百戏之祖”昆曲得到了很好地保护,体育馆经常举办各类演出和比赛,居民的家门口有各种各样的文体设施……所有这些,让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起来的这座江南小城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文明的气息,也使得它于不久前顺利通过了中国人居环境标准的验收。


   昆山的城区越来越洋气,乡村也全然没有了以往的模样。在紧靠城区的玉山镇泾河村,农民已经完全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住进了一排排整齐化一的小别墅。为了充分发挥紧靠主城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该村组建了富民配套服务有限公司,盖起了打工楼、办公楼、加油站。村书记姚小星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左右,靠的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物业性收入。”不仅如此,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该村先后斥资1.7亿元,建造了村民活动中心、健身房、门球场、图书馆、医务室、菜场等民用设施,一个往日的小乡村正在嬗变为充满现代气息的社区。


同样是以往的乡村,在距离城区的巴城镇,记者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情形。小桥流水依旧,而文化生态氛围日浓。在这个“昆曲元祖”黄番绰的故乡,人们正充分挖掘和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村口的一片空地被开辟为文化主题公园。一座玉琮和一座陶杯诉说着远古的沧桑,一座玉树临风的艺人雕像展示着“昆曲元祖”的风采,一座古桥、一汪流水、一间小亭传递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神韵,在小桥边的村落里,一排排整齐的民居、一片片健身场所、一座座标准化公厕则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成果。据该村副书记陆剑明介绍,这里最出名的特产是大闸蟹,前些年村民靠它发了财。然而近两年发现依托大闸蟹而兴起的养殖业和餐饮业对环境有污染,于是该村把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转移到的文化和生态上来,主题公园是文化主题的载体,而集中承载生态主题的则是渔家灯火生态一条街。这条即将竣工餐饮一条街将以一条蜿蜒的人工河为中轴,仿古建筑和大片的绿地、树木分列两岸,所有餐厅产生的泔水将通过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村子的周围,有万亩葡萄园,有生态农庄、生态餐厅。陆剑明对记者说,这样一来,远道而来的客人不仅可以尽情品尝鲜美的大闸蟹,而且可以领略生态的美景,并且再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了。


   “都市农业是昆山农业将来发展的大方向,”昆山市财政局农税局副局长姚大坤对记者说,“说白了,说是都市需要什么,我们农业就发展什么,都市需要物业,我们就发展物业,都市需要餐饮,我们就发展餐饮,都市需要生态,我们就发展生态,这样,就把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农村和都市将携手发展。”


富有路,穷不怕


   这两天淀山湖镇的周玉珍正在张罗着做大家具批发生意的事,今年,她的营业额可以超过80万元。几年前,周玉珍还是一位囊中羞涩的普通农民,做家具生易的3万元还是借的。在经营中,经常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是政府实行的农民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先后给了她3万元和10万元的周转资金,帮助她渡过难关,实现了从普通农民到老板的梦想。


   进入新世纪以来,昆山为推动农民致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富民。光是农民的职业培训政府每年就要拿出2000万元。像周玉珍这样在政府扶持下走上创业路的农民还很多。目前,全市拥有私营企业2万多家、个体工商户4万多户。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13%左右的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1,远低于全国的3.221,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户占总户数的86.8%


   颜学英是玉山镇的一位低保户,要抚养一个老人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每天清晨6点钟,她都要早早地起床,推着早餐车外出卖早点。虽然收入微薄,但她感觉很踏实。她说,虽然没有工作,但今年全家人都参加了医保,看病有了保障;政府最近把城乡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每月350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孩子的学费由政府买单,上学有了保障。她笑着说,每天回来,只要看到孩子在做作业,就会看到希望,心里非常踏实。


   在扶贫帮困方面,昆山通过集体送股、解决“零就业家庭”、建立扶贫载体等方式,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在生活保障方面,除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人均日生活费用达到1美元外,还建立了失地农民征地保险专项基金。在住房保障方面,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定销房、动迁房、廉租房等制度。在医疗保障方面,除实行全民医保外,还专门设立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基金。在教育保障方面,实行义务教育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五个“确保”。确保每个城乡居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子女者能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确保每个贫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五统一,促统筹


   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过程中,昆山坚持做到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公共服务统一提供、劳动力就业统一管理、社会管理统一标准,“五统一”确立了昆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今年,昆山聘请新加坡资深专家担任城市规划总顾问,完善城市规划和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片区发展的理念,推进城乡规划的全覆盖,把整个城市规划为一个中心城区和六大片区,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推进建设,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方面,昆山做到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增加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提高上述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


    为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昆山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截至目前,列入市重点实事工程的44所村办幼儿园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新建或改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各镇利用文化艺术节、戏曲艺术节等载体,扶持农村业余文化团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在昆山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中,全市各镇277个网点已联结274个,上网招聘岗位突破1万个。率先在全国建成了集人才、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三场合一”的市场。此外,把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


   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昆山“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后,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全市城乡居民参加医保人数达35.5万,参保率达到99%以上;医保基金到位率99%。前三季度,全市完成了17个自然村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33座,新增、更新垃圾转运车12辆、垃圾容器500个,全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集中焚烧处理。